超越苏子瞻

作者注:这是我在18年、19年两次参与主导编排的情景剧。当然很遗憾,他从未被演出过。也正是从那时起,我喜欢上了定风波这首词。

剧名:《超越子瞻》 18年版本

暂名:《苏轼与乌台诗案》@cjym

所有出场人物:苏轼、宋神宗、何正臣、李定、支持苏轼的大臣甲和乙,宦官、马正卿、客人甲、客人乙

第一场

出场人物:宋神宗、何正臣、李定、支持苏轼的大臣甲和乙,宦官

旁白:宋元丰二年,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,作《湖州谢上表》上书感激皇恩。时值变法改制时期,苏轼作为守旧派人,积极改除新法弊端,为变法派所嫉。御史何正臣、李定等人上书弹劾苏轼,指责苏轼用暗语讥讽朝政,欲置之于死地。苏轼面临人生一大危机,史称“乌台诗案”。

(此是宋代朝廷之上,宋神宗身披龙袍,坐于龙椅之上。四名大臣分成两派,手持护板,站在皇帝之下。一名宦官手握拂尘,立于皇帝之旁)

何:(上前,俯身)禀奏陛下,御史府探查到湖州苏轼虽在外任职,却时时在自己的作品中指责朝政,诋毁圣上声誉,且影响深远,广为流传。陛下应加以阻止,否则会蛊惑人心,扰乱朝纲。

皇:(震惊的样子)真有此事?

李:(上前,俯身)这是御史府探查到的证据,请皇上审阅。(用眼瞟了何正臣一眼)

(宦官上前接过,递给皇上)

(皇上翻阅,表情逐渐愤怒)

李:(趁机上前):苏轼在文中所说“陛下知其愚不适时,难以追陪新进;察其老不生事,或能牧养小民”,分明是对外贬心存嫉恨,诬贤欺圣,诋毁新法。苏轼胆大妄为,应予严惩。

皇:(愤怒的样子)苏轼阻挡变法,诋毁朝廷,不可饶恕。依卿所见,苏轼该当何罪?

何:(俯身)禀陛下,苏轼不学无数,心怀不满,拒绝改过自新,皇上给予恩惠,他拒不从命,当斩(说完,脸偷偷一笑)

大臣甲:(大步向前,壮胆直言)臣以为不可。苏轼才华横溢,陛下有尧舜般的美德,爱惜人才,天下周知,安有圣世而杀贤士乎?

(何,李面露不悦)

大臣乙:(上,俯身)宰相所言甚是。不杀士大夫,是太祖建立的祖制,况臣认为苏轼罪不及死。“

何:(想要争辩)可……

皇:苏轼,苏辙兄弟才华横溢,先皇和太后都很欣赏。朕怜惜他的才能,但心已绝矣,退诸位下吧。

众大臣:是。

(众人退)

第二场

出场人物:苏轼、宦官

旁白:苏轼受到何、李二人的打压,关进监狱长达100多天,遭到严酷审讯。本以为死已经是必然,事情却出现了转机。

(苏轼独自坐在监狱中,眼前摆一张桌子,桌子上有纸和笔。苏轼坐在桌前)

苏:(怅然的样子)是处青山可埋骨,他年夜雨独伤神。与君世世为兄弟,更结来生未了因。

(苏轼起来踱步)

苏:想我平生所为,是不是太过招摇,太爱炫耀自己了,无意中得罪了那么多人,现在……哎……,悔不当初啊!

(宦官入场,苏轼询问)

苏:(忧愁的样子)这是要死吗?

宦官:(高声叫道)罪臣苏轼接旨!

(苏轼上前跪下)

宦官:

门下

罪臣苏轼,在外任职,诋毁朝廷,不尊于上,阻挠心法施行,罪不可赦。朕赏其才干,今免于死罪,贬为黄州团练副使,本州安置,不得签署公事。

苏:臣接旨

(苏轼接旨,本场完)

第三场

出场人物:苏轼,马正卿,

旁白:苏轼到达黄州后,食不果腹,居无定所,全家十几口人,无处安身,况且苏轼平生俸禄所得,随手辄尽,并无太多积蓄。出行,花销等方面有许多问题。然而这一切都难不倒我们豁然的苏轼。

(苏轼独自坐在田边耕种,放下锄头,望向远方,吟诵诗)

苏:自笑平生为口忙,老来事业转荒唐。长江绕郭知鱼美,好竹连山觉笋香。来到黄州,倒也得田园之乐,搭建出寓所,不必寄居寺院,实为一件乐事啊。

(马正卿上场)

马:(打招呼)子瞻兄,小弟来看你了。

苏:正卿兄,好久不见!

马:子瞻兄这种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的生活”真是让人敬佩呢。

苏:这也多亏了正卿兄的帮助,让我开垦这东坡荒地,建东坡雪堂,安安稳稳地当一名居士啊!没有正卿兄,我可能已经饿死街头了。

马:(推辞)那里哪里,都二十多年的老交情了,这点小事是我应该做的,况且当初我穷困潦倒,也是子瞻兄帮助啊。

苏:我闲来无事,做了几首小诗想要送给正卿兄。

(苏轼掏出写有诗歌的纸条,递给马正卿)

马:(诵到)

种稻清明前,乐事我能数。

毛空暗春泽,针水闻好语。

分秧及初夏,渐喜风叶举。

月明看露上,一一珠垂缕。

马:好诗啊,子瞻兄的才能让在下佩服!

苏:以后就叫东坡吧,毕竟我还没有做到观瞻世间所有书籍啊,东坡这个名号至少能让我变得更沉稳。

马:好,东坡东坡,颇有黄土般那种厚重之感啊。好——,好——!(赞叹道)

第四场

出场人物:苏轼,客人甲,客人乙

旁白:苏轼被贬黄州,却以豁达地胸怀面对一切苦难。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,苏轼陷入了对天地的求思,在儒家与道家思想交情影响下,创作出了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。

(苏轼手持扇子,来回踱步,两位客人站在苏轼旁边)

苏:(有感情朗读到):
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

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

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

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

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
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

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

客甲乙:好词好词!

(众人坐在桌子前)

甲:请让我吹箫一曲(甲吹箫,乙歌唱)

乙:桂棹兮兰桨,击空明兮溯流光。渺渺兮于怀,望美人兮天一方

苏:此音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;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;舞幽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……,这箫声为什么如此哀怨呢?

甲:赤壁一战,火烧曹营,英雄在世,豪情万丈。曹孟德虽有盖世之才,如今却也归于天地,不知所踪,哪能像这将江水一样,永不停息呢?

乙:多么想与明月作伴,与飞仙遨游,把箫声寄托给这凄凉的秋风啊!(感叹道)

苏:(赞叹道)水亦东流,却哪见得它真正消逝?明月总有盈亏,却终究未曾减损分毫。世间万物自有其定数,你我尽可享用这江上清风。这是只有我们能够享受的快乐了。

众客:(高兴地笑着说)好好。喝酒 !喝酒!

第五场

出场人物:苏轼

旁白:在黄州的四年,是苏轼人生的一个转折点。滚滚东流的长江水,黄州郊外的东坡雪堂,这些都见证者苏轼的成长。

(苏轼独自坐在屋中,用纸笔写信,边写边读)

苏:(有感情地边写边读)木有瘿,石有晕,犀有通,以取妍于人,皆物之病也。谪居无事,默自观省,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,多其病者。足下所见,皆故我,非今我也。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,取其华而遗其实乎?抑将又有取于此也?此事非相见不能尽。

旁白:苏轼的一生,三起三落,但始终用豁然的心怀面对一切苦难。知杭州,疏西湖,筑苏堤;往惠州,改良稻,架桥梁;贬儋洲,办学堂,兴学风,所到之处,都得到了百姓的亲切爱戴。苏轼用这样一首诗概括了自己的一生。

苏:(有感情地)

心似已灰之木,身如不系之舟。

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

旁白:苏轼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诗文词藻,更是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。他超越了苏子瞻,以一个更响亮的名号被世人铭——苏东坡

(歌舞,舞蹈)

明月几时有

把酒问青天

不知天上宫阙

今夕是何年

我欲乘风归去

唯恐琼楼玉宇

高处不胜寒

起舞弄清影

何似在人间

转朱阁

低绮户

照无眠

不应有恨

何事长向别时圆

人有悲欢离合

月有阴晴圆缺

此事古难全

但愿人长久

千里共婵娟

全剧终

超越子瞻2剧本

改编者:于源、李小涵、逄博、项晖、刘善宇

出场人物:苏轼,李定,舒亶,狱卒2人或1人,圣旨传递者。

舞台布景:舞台一侧摆着一张桌子,桌子上放着一些文书,舞台中央可摆一张小桌子供苏轼用。


旁白:自古文章憎命达。乌台诗案,一场文人之辱,文史之劫,那郎朗名篇成了加害于名士苏轼的证据,一代骄世之才的仕途断绝了。可是,在那无可奈何的退路上,却竞放着不朽的传世奇葩。现在,让我们走进乌台诗案,走进已在狱中的苏轼,且看他如何涅槃。

(御史大步上场,趾高气昂,1个狱卒上,两人坐定)

李:提苏轼

狱卒:苏轼到······(另一狱卒带着苏轼上场)

狱卒:跪下!(强行推苏轼在李舒二人面前跪下,做完后,2个狱卒分别站两侧)

李:苏轼,你蒙皇恩提拔,却忘恩负义,不仅抗拒新法,顽固不化,竞还敢以笔墨嘲讽,诋毁圣上和朝中大臣,实在罪无可赦,如今你已在押数月,为何还不认罪?

苏:(沉默),我一介文人,所写不过些忧国思时之诗,从未做过以文章诬讽他人的苟且之事,又有何罪可认?

舒:满口胡言!你在《湖州谢上表》中所写的“陛下知其余不适时,难以追陪新进,察其老不生事,或能牧养小民。”不正是说朝中大臣都是爱惹是生非的无能之辈吗?

李:你这是诡辩!我倒要看看你能在严刑之下能撑到几时。

(转向狱卒),来人,上刑!

一个狱卒将动未动

狱卒:禀大人,(小声伏耳语)此犯已在押许久,身体虚弱,只怕受不得刑。如今皇上的旨意将下,等圣旨下来再审也不迟。

李:也罢。苏轼,圣旨不日便下,到时你纵有千句万句,也必死无疑!(说完拍桌负袖而去)

(舒,狱卒随李定下场)

(半夜时分,苏轼在舞台中心望月独坐辗转难眠,起身踱步)

苏:(怅然的样子)唉。我向来不擅长结交权贵,总以那几分文人词名为傲。怎料想平素得意的满腹经纶,却成了获罪下狱的祸首。唉。只待圣旨一下,生死有命罢。

苏:(咏诗忧愁 ,或在桌子上写信)

旁白:圣主如天万物春,

小臣暗愚自亡身。

百年未满先偿债,

十口无归更累人。

是处青山可埋骨。

他年夜雨独伤神,

与君世世为兄弟,

更结来生未了因。

(吟毕静立于窗前)

(苏轼彻夜未眠独坐狱中。旁白:“鸡叫声”第二天。

(狱卒,圣旨传递者上场)

狱卒:使者到······

圣旨传递者:罪臣苏轼接旨!

(苏轼跪下接旨)

圣旨传递者:

门下,

敕苏轼:

罪臣苏轼,在外任职,诋毁朝廷,不尊圣上,阻挠新法,罪不可赦。朕赏其才华,念先皇太后旧情,今免其死罪,贬为黄州团练副使,本州安置,不得签署公事。

苏:臣接旨。(领圣旨)

苏轼接旨,狱卒,传旨者下。

出场人物:苏轼,马正卿,客人甲和乙或更多

本场布景:中央放一张桌子

旁白:苏轼已经不再是大学士了,亦不再是政客,他将只是个文人。此刻在那荒远的黄州,正洪流暗涌,文的盛放,诗的飞扬,词的狂放,正在酝酿。苏轼要到了,他将在这荒远的一隅涅槃。这一刻,历史在等待着,我们也在期待着。

(苏轼在场上踱步徘徊)

苏:子瞻呵子瞻,你不过一介痴儿罢了。生前“命”身后“名”,亦又如何。是该豁开心胸,另去寻江湖之远,人生乏味了。

马正卿上场:子瞻兄,近况如何,黄州虽偏 ,却也有几番风韵。子瞻兄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,还真让人敬佩呢。

苏:唉,想当年京城梦华,多少文人和我称兄道友,如今一介罪臣身份,大家都忙了呢。多亏了正卿兄一间宅院数斗粮食的帮助,要不然我一家老小早就饿死街头了。

马:子瞻兄莫如此见外,都二十多年的老交情了,我当初要潦倒时不也是承蒙了苏兄几番提携吗?

苏:唉,不说那些官场腌躜了,素闻黄州赤壁景色旖旎,今日天气正好,不如我们去同游赤壁,泛舟长江可好?马:好,好,好,我也正有此意,不放多邀些友人,你我一醉方休。

(苏,马先下)

旁白:落难中的苏东坡,孤舟出没烟波里,游饮江上。面对万古东流,苏子怅然,扣弦而歌。

(三人围坐桌旁,桌面摆酒壶,酒杯,苏轼在一旁吟诵)

苏:大江东去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

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

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

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出嫁了,雄姿英发。

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
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

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

众客:好词,好词啊,一词歌尽这千古风流啊!

(众人坐到桌前)

马:赤壁之景,实乃水阔啊,长江浩浩,长风朔朔,令人思及古人伟业,实在慷慨。

客甲:是啊,只可惜功业虽立,亦随流水而去,不能长久,我辈碌碌,他日又有何人记得,又留何物在世?

客乙:还请让我吹箫一曲,(乙吹箫,甲唱歌)

甲:桂棹兮兰浆,击空明兮溯流光,渺渺兮于怀,望美人兮天一方。

马,此音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,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,舞幽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······这萧声为何如此哀怨呢?

乙:赤壁一战,多少风流人物。如今也归于天地,有何可如这江水一般,永不停息呢?

甲:多么想与明月作伴,与飞仙遨游,把箫声寄托给这凄凉的秋风啊。

苏:赞叹道:水虽东流,却哪见得他真正消逝,明月总有盈亏,却终究未从减损分毫。世间万物,自有其定数,你我尽可享用这江上清风,山间明月。

众客:高兴的笑着说,好好,喝酒,喝酒!

众人举杯畅饮,奏乐,舞女上场,音乐如下

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?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唯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
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旁白:从“大江东去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”到“竹杖芒鞋轻胜马”,再到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天纵一代旷世英才,以一纸华笺,一支狼毫,一方水墨,纵横千古江山。乌台诗案,是苏轼的陨落,却是东坡的新生!令古今无数文人痴狂如许的苏轼,令历代哲人参摩不透的东坡,在那场文化之劫中被斩尽了俗世根骨,化为天上一谪仙月,朗润清辉,延绵流潋,映着那千古的万般风流。

众人齐颂《定风波》

 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!一蓑烟雨任生。

料峭春风吹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情。

全剧终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